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案:《归田园居》

发布时间: 2019-01-04 11:59:43

修改时间: 2019-01-04 11:59:43

阅读量: 4156

作者: 小吖

《归田园居》是陶渊明的名作,也是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考纲必备考点之一。因此,了解古代文学作家、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淡化诗歌的表现手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对诗歌的理解,从而调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案:《归田园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师:同学都回答的很好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取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 B.做农民,平平淡淡。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大家的选取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以前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取,但不同的是,他选取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简介作者、背景

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

学生举手回答做相关的介绍,教师随机补充,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相关资料。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案:《归田园居》

【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号称“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之后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

1.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一同学来朗读。

(三)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拍)

2.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听老师配乐朗诵,小声跟读。

4.请同学自主学习诗文句意,互相质疑,师释疑。强调学生注意注释。

补充注释:

(1)适:适应,迎合。

(2)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3)故渊:鱼儿原先生活的深水潭。

(4)拙:愚拙。

(5)方:旁之意。

(6)荫:遮盖。

(7)罗:排列。

(8)尘杂:尘俗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

(9)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

(10)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案:《归田园居》

(四)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

1.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能够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

讨论交流后回答问题:

(1)从何而归?

学生回答: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学生回答:官场生活。

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学生回答: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思考: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为何归来?

学生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学生回答: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个性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十分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3)归向何处?

学生回答: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学生回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情绪的是哪一句?

学生回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教师补充:明确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

(五)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1.请大家边联想、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学生回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分成8个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从写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此刻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即白描,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纯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教师小结】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那里,不仅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构成鲜明的比较。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证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

(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并思考:

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2.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七)课堂小结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他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

前些天,去参观学习尚卿乡“尤俊农耕文化园”,我又更深刻地体会了陶渊明的高洁情操,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下一堂课检查。

2.课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400字左右)要结合归园田居组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在周记本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网为《归田园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情绪,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推荐阅读:

2019年福建教师招语文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19年福建教师招考语文学科教材教法相关文章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案:《归田园居》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