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师招考整理推荐:心理学名词解释(四)

发布时间: 2018-03-02 11:53:35

修改时间: 2018-03-04 16:04:22

阅读量: 6621

作者: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中小学教综心理学新增考试题型——名词解释,今天小编在福建教师招考针对新增题型进行了心理学部分知识点的整理,以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内容进行备考复习。


第八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2.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有意义的认知,是人的认知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的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4.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5.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其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6.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7.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收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8.内化:即在思想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的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9.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10.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对而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的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个体是否接受有关信息以及接受的量。

11.道德认知:道德的形成、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的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对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第九章  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额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定期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3.群体:是人们以一定的港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的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4.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的群体,其成员有规定的编制。

5.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

6.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7.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8.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9.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很参与学习的行为。


推荐阅读

更多福建教师招考时事政治相关内容请点击

更多福建教师招考师德法规相关内容请点击

更多福建教师招考教育学相关内容请点击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