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详解

发布时间: 2015-04-08 14:19:35

修改时间: 2018-10-19 11:03:25

阅读量: 17152

作者: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押题冲刺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沛西·能和法国的利托尔诺。

2、【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代表作是《教育论》。

3、D【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4、B【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后者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5、C【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6、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7、A【解析】略

8、C【解析】教师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道德等方面的素养,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9、A【解析】略

10、D【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是“知识渊博所以成为教师,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1、A【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12、B【解析】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13、B【解析】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4、A【解析】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

15、B【解析】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衡量教师主导地位就应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方面着手。

16、A【解析】教学的最高表现是教学艺术。

17、C【解析】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8、B【解析】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将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19、B【解析】略

20、B【解析】变式,就是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不断变换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呈现的形式,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

2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22、B【解析】略

23、A【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24、【解析】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有:(1)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2)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3)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4)推动学生加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故答案选C项。

25、D【解析】根据操作手段的不同,可把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和活动强化四种类型。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强化。

26、A【解析】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师所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都属于条件性知识的范畴。

27、A【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28、B【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英语学得好有助于学习德语符合正迁移的概念。

29、C【解析】选项中只有记忆力不属于非智力因素,它属于智力因素。

30、B【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31、A【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教师讲课的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32、B【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小明并没有看到下雨,而是通过地面全湿了推断出昨天夜里下雨,所以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

33、A【解析】教师角色冲突是指教师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题干叙述的即是教师两种角色的冲突。

34、B【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看小说是通过语词的描述而产生相应的形象的过程,所以是再造想象。

35、B【解析】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并且有优劣好坏之分。

二、填空题

36.以营利为目  37.平等  38.教师资格证  39.人民教育事业  40.合作

41.基础型课程 42启发性教学原则 43.班级授课制  44.安吉尔 45.榜样示范法

46.自足过程,促进发展  47.创造文化  48.无意注意  49.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50.概括性

51.情绪 52.标准性  53.神经系统 54.考试焦虑 55.认知能力

2015-04-08

56.【答案要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57.【答案要点】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58.【答案要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个别心理辅导或者咨询;

(5)小组辅导。

59.【答案要点】

(1)小刚的父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中“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商场负责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社会保护”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小刚的班主任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学校保护”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规定。

(2)公安人员新的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中“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错误不改,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中学生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谨慎交友。

60.【答案要点】
(1)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的角度讲,教师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要真心热爱,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后进生。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后进生存在严重的歧视。这位教师的行为和语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材料中李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61.【答案要点】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的。主要表现在:
(1)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应该使学生将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对学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与鼓励、积极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62.【答案要点】

(1)老人使用的心理学原理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互转化的原理。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源于个体本身的内在因素而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源于个体的外部因素而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行为的根本动机,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而外部动机是事物的附属动机,来源于事物能够带给个体的利益。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能够相互转化。老人使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孩子们制造噪音本来是来源于他们的兴趣,是内部动机。老人通过给他们金钱这种方式,将孩子们制造噪音的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如下: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学习最内在的动力。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习才能持久,并且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利用学生的外部动机时,要注意技巧。首先,不能够在学生有学习的内部动机时采取外部奖励。这样会使学生的动机发生转移,从学习为了兴趣到学习为了奖励。其次,使用奖励是要注意程度和方法。尽量不用使用物质奖励。

(2)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强化与消退,来消除学生不良行为方面的作用。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在案例中,老人充分运用了强化和消退的作用,首先运用金钱作为强化物,来增加孩子们发生吵闹行为的概率,接着,运用消退的作用,通过逐渐减少金钱的额度来慢慢减少孩子在门口发生吵闹的行为的概率,最终达到消除孩子的吵闹行为的结果。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