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师招考网整理教案:《鸦片战争》

发布时间: 2017-08-02 11:37:59

修改时间: 2017-08-02 11:37:59

阅读量: 2340

作者: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今天福建教师招考网小编整理了一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2.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教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知识。 

(4)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课前5分钟是学生集中精力阶段,如果五分钟内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那么本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前在屏幕上展示两幅鲜艳欲滴的罂粟花,引出鸦片战争与罂粟花妖娆外表下包裹着的罪恶有关,正是因为它而引发了一场战争。与此同时,展示一张与中英有关的《世界地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相距如此遥远的中英两国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引发学生观察,思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两国形势各式什么样,从而导入新课,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奏。 

(二)探究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教师可以借助ppt给学生提供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结合对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个问题,虎门销烟。 

2.评、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图片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学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详细讲叙,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一带而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内容主要通过教材,让学生自己总结条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危害性,再通过表格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讨论原因要客观分析中英两国实力对比。讲班级分成两组讨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优势有哪些?劣势有哪些?英国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就从社会性质、矛盾等多方面思考具体变化。 

这里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高一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以入手,所以我们又将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为三个小问题:

1.这里“维护商业”到底指维护什么?

2.这里的商业贸易是正当贸易吗?

3.西方学者声称这是“维护商业”的战争,起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对这三个小问题的点播,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这道题目就是在说鸦片战争的性质,让学生透过对这道题目的了解,从而明白,鸦片战争是西方为非法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取得了诸多权益,为什么不久之后英法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就可以进下一个问题“战火再燃”,即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可通过出示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国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可以通过战争内容结果示意图展示。将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方面用提纲表现出来,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从而让学生理解“战火再燃”其实就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并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如何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突出英法两国殖民者在占领北京期间所犯的滔天罪行。 

(三)小结

用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课后习题相结合,来巩固本课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线索及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梳理。

福建教师招考网认为,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经过有初步的了解。且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推荐阅读:

2017年福建教师招考历史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17年福建教师招考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相关文章 

文章内图.jpg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