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8-03 11:54:27
修改时间: 2017-08-03 11:54:27
阅读量: 2483
作者:
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今天福建教师招考网整理了一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
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
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检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
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
难点: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
2.探究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四、教学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水平运动着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是: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若不考虑摩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若三个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都考虑,风向斜穿等压线。
3.为了进一步方便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给出三个概念:
①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
②低压区:气压值从外围向中心递减; ③高压区:气压值从外围向中心递增;
4.画出以下各点的风向:
(板书)
(二)导入新课:
从以上作图不难看出:
低压区: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
球右偏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南半球左偏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
高压区: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南半球左偏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
总 结:
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低压区形成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的漩涡。
反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高压区形成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的漩涡 。
(三)讲授新课:(以北半球为例)
1.气旋
① 对应气压:低气压
② 四周气流(风向):北半球——气旋——逆时针——低气压;南半球——反气旋——顺时针——低气压 。
③中心气流:上升(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中心空气被迫抬升)。
④天气特征:云量增多,多阴雨天气(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⑤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2.反气旋
①对应气压:高气压
②四周气流(风向):北半球——反气旋——顺时针——高气压 ;南半球——气旋——逆时针——高气压。
③中心气流:下沉(气流向四周流出,高层的空气由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④天气特征:晴朗天气(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
区天气晴朗)。
⑤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冬季我国东部地区干冷的偏北风。
(四)总结概括:
(五)课后作业:
分析九月初兰州持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的原因,并说明为什么?
福建教师招考网提醒大家,由于我国普遍是季风性气候,所有降水季节性变化很大,集中于夏秋季节,主要为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季风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随着雨带的季节性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