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教招历史考点:三大改造

发布时间: 2017-08-23 18:11:01

修改时间: 2017-08-23 18:11:01

阅读量: 2950

作者: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下是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大改造的知识点:

一、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手工业的改造

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政策:“赎买”政策;

2.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

3.方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4.意义: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

五、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六、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原因

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提醒各位考生,历史学科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考生在备考复习的时候要有条理性和计划性,才能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阅读:

2018年福建教师招考历史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18年福建教师招考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相关文章 

文章内图.jpg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