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9-17 10:37:03
修改时间: 2017-09-17 10:37:03
阅读量: 3028
作者:
运动训练学包含了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优秀运动员的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日记、运动训练计划与训练总结。以下是福建教师招考网小编整理的教师招考体育学科知识点--运动训练学:
一、训练任务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课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于实践应用之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项训练实践。
二、体系确立
人们在描述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时候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不同的构架。从横向来看,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安排、运动训练的负荷这样5个方面。而从纵向来看,可以解释为包含着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这样3个层次。
适用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称做"一般训练学";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称做"项群训练学";而适用一个运动专项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则被叫做"专项训练学"。构建这样一个三层次理论体系的关键在于项群训练学的提出和建立。
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1987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的论文。1990年在北京亚科会上发表了论文《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最后,福建教师招考网小编提醒大家注意,主要的理论进展包括:依复合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训练大周期划分的项群特点以及项群概念的广泛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