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9-20 10:14:40
修改时间: 2017-09-20 10:14:40
阅读量: 3930
作者:
《雨的形成》一课在了解了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而使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是福建教师招考网的小编整理的教师招考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对雨的形成过程做出猜想。
2.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3.能由实验模型推想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4.愿意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重点为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雨的成因。
2.难点为指导学生设计出雨的形成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自己设计的模拟下雨装置、冰块、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西游记中求雨的视频片段。
谈话:
1.他们在干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用拜神这样的办法能求来雨吗?为什么?
3.那雨是怎样形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雨的形成。(板书:雨的形成)
(二)假设成因,形成原型
1.认识原型(什么是雨)
提问:同学们都见过雨,雨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总结:雨是天上连续不断的掉下来的小水滴。
2.猜想假设(雨的形成)
提问:天上的小雨滴怎样形成的?可能是怎样来的?
(三)分析比较,设计模型
谈话:雨到底是不是这样形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根据我们的猜想通过一个实验模拟下雨。同学们先看一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凝结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雨吗?
学生回答。
福建教师招考网的小编认为,本课很有意义,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为人类带来好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