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11-13 11:24:02
修改时间: 2017-11-13 11:24:02
阅读量: 2033
作者: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今天福建教师招考网要带大家来学习的就是初一历史《三国鼎立》的内容,下面是一篇本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在这之前课本已经介绍了东汉中后期官僚大地主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的概况,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正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我们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初步形成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导致的割据分裂局面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生兴趣会很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又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难点:辩证的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
五、教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说一说,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官渡之战
出示官渡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①学生找出作战时间、双方、特点、结果、影响。
②学生讨论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③出示《龟虽寿》中句子,点出曹操具有雄心斗志:统一天下,引入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
出示赤壁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①交代背景,学生介绍刘备、诸葛亮、孙权的情况。
②学生找出作战双方、结果、特点、结果、影响。
③播放《火烧赤壁》片段
④出示赤壁之战前后形势变化图 ⑤学生讨论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3.三国鼎立的形成
(1)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学生填写表格
国家 | 时间 | 都城 | 建立者 |
(2)设疑: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强调曹魏建立者不是曹操)
(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明确:魏——重视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蜀——丝织业发达,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吴——造船业发达,到达夷洲。(师强调:夷洲即台湾,台湾是中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4)教师小结: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割据、战乱纷争的结果,这期间生产的发展,使经济得以恢复,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与拓展
1.三国谚语知多少。
2.评价历史人物曹、诸、刘„„ 3、你所知道的三国故事。
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七擒孟获、温酒斩华雄、空城计、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白帝城托孤、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草船借箭、青梅煮酒论英雄、华容道交释曹操、桃园三结义、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四)结束:
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上就是福建教师招考网小编整理的《三国鼎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