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11-17 10:59:05
修改时间: 2017-11-17 10:59:05
阅读量: 2012
作者: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以下是福建教师招考网小编整理的教招生物教案《血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
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二、教材分析
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血液)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建议
创造条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识记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设计
1.新课的引入: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人体内有四通八达、高效率的运输网络,它及时给细胞运来氧和养料,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板书: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这一运输网络就是循环系统。
出示挂图: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讲述: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血管组成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着。也可以说,血液循环好比人体内红色的河流。这河流有主干、支流以及更小的分支。而这河流中奔腾的河水就是血液。
板书:第一节血液
3.提问导入:
血液是具体担负运输任务的,它经常运载着大约 200 种物质,是一支组织得相当完善的队伍。这支队伍都有哪些队员,各自又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它们除了起运输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板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4.探索血液的组成:
[提出问题] 血液由什么构成?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 如果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那么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5.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设计:
(1)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
(2)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装片
6.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
(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7.实验结果分析
教师出示挂图示血液的成分,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让学生找到书看第23页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8.得出结论并板书:
(1)识别三种血细胞:并填写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
(2)讨论填写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五、课题延伸
血小板有什么功能,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以上是福建教师招考网小编整理的教招生物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