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师招考地理知识点:风化作用

发布时间: 2019-04-28 11:06:08

修改时间: 2019-04-28 11:06:08

阅读量: 7775

作者: 小汐

风化作用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出露在地表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物理力和化学分解两种方式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小编整理福建教师招考地理知识点风化作用,帮助大家备考!


 福建教师招考地理知识点:风化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

所谓风化作用,就是岩石在地表常温常压下,遭受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的破坏作用,使坚硬的岩石变成疏松堆积物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一)物理风化作用

是指由于气温频繁升降的反复变化,使岩石在原地发生碎裂,形成岩石、矿物碎屑,并不改变岩层化学成分的一种机械破坏作用。

1.卸载作用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石,由于受高温高压的影响,因此坚硬而致密。当它转移到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时,由于静压力解除,在张应力作用下自发膨胀,这种现象就叫卸载。由于长期的卸载作用,促使岩石层层剥离崩解,所以又叫剥离作用。

2.温差作用

温差作用是因气候变化而导致岩石产生崩解。由于岩石导热性差,不同的造岩矿物有不同的体胀系数。白天太阳照射,热向岩石内部传递,岩石内外之间出现温差,结果在岩石表里之间产生平行裂隙,使岩石表面出现层层脱落。晚上因内热外冷,表里不一,于是出现垂直于岩石表面的裂隙,最后崩解为沙泥。

3.冰劈作用

是当昼夜气温在0℃上下变动时,渗透在岩石裂隙中的水,时而冻结,时而溶解。冰冻时因体积增大,使岩石裂隙扩张,最后使岩石崩解。

(二)化学风化作用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以及水中溶解物质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化学变化,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使岩石分解破坏,并产生新的矿物。 

1.氧化作用

指大气中的氧与矿物化合形成氧化物的作用。在地下水面低,地形起伏大,岩石裂隙发育的温湿地区,氧化作用进行得比较充分,深度也大,甚至可达百米以上,从地面到地下被氧化的地带,叫氧化带。自然界许多元素都具有与氧结合的能力,特别当岩石的矿物中含有低价元素时,大气中的氧会很快与之反应,转变为地表稳定的新矿物。

2.溶解作用

水是溶剂自然界中的水总会有一定数量的O2,CO2和一些酸、碱物质,因此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 

3.水解作用

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解离或带不同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与水中的H+和OH-发生反应形成含OH-的新矿物矿物和岩石因此遭到破坏。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气候

1.在温湿地区,雨量丰富,植被发育,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强烈。 

2.在干寒地区,降水少,植被差,则盛行物理风化。

(二)地形

1.地形坡度 

(1)高山区:以物理风化为主 

(2)低山丘陵以及平原区以化学风化为主 

2.山坡朝向 

(1)朝阳面:以化学风化为主 

(2)背阳面:以物理风化为主

(三)岩石特征

1.岩石成分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那么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也就不同。

2.岩石的结构、构造

组成岩石的矿物粒径、分布特征、胶结程度及层理对风化作用的速度和强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四、风化作用的产物

1.碎属物质

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也有一部分是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种完全分解的矿物碎属。包括岩石碎属和矿物碎属,是碎属沉积物的重要来源。 

2.溶解物质

是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一部分是以溶液形式被水带走(K、Na、Ca、Mg等元素的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少数Mn、P的氧化物)它是化学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是SiO2以胶体溶液形式被水带走。 

3.难溶物质

一些相对不活跃的Fe 、Al等元素残留物在原地,形成褐铁矿、黏土矿和铝土矿。

五、风化壳

1.风化壳的概念

在大陆地壳的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以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为风化壳。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如果被较新的岩石覆盖而保存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2.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1)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情况

(2)可以恢复古地理环境

(3)可以帮助寻找风化壳型矿产

在风化作用中,裂隙很重要,因为它使空气和水能在很深的地方侵蚀岩石,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岩石发生化学反应的表面积。


荐阅读:

2020年福建教师招考地理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20年福建教师招考地理学科教材教法相关文章  

福建教师招考地理知识点:风化作用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