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教案:题西林壁

发布时间: 2020-12-28 14:52:56

修改时间: 2020-12-28 14:52:56

阅读量: 1717

作者: 闽试教育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根据福建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的大纲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小学语文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你去过那些地方?黄山去过吗?泰山去过吗?庐山去过吗?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揭题: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去游览庐山,欣赏一下庐山风景。(板书课题)

二、简介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三、破诗体,解诗题

齐读课题。

《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初读课文,感知美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分组自学,理解美

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探究诗意(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看就是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不一样,“各不同”)

3.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读出来!(齐读)

4.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讨论,举手回答)(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5.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景作文中可以试着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6.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练说,指名。因为自己身在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五、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5.议一议:从这首诗你能感到作者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7.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根据诗意绘画,并向大家展示。

七、教后反思

为大家推荐一篇沁园春雪教案,更多教案推荐请看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蜘蛛开店

小学语文教案:饮湖上初晴雨后

小学语文教案:田家四季歌

小学语文教案;十五夜望月

小学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教案;麻雀

2020年闽试教育语文主干知识冲刺讲义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

image.png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