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招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发布时间: 2017-04-02 11:28:38

修改时间: 2017-04-02 11:28:38

阅读量: 2760

作者: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中重要的定律,是研究经典力学甚至物理学的基础,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而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定律是其它原理的前提和基础,奠定了经典力学的概念基础,从而使它处于理论系统中第一个原理的前提地位。为了方便考生备考,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网的小编整理了一份牛顿第一定律的教案,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得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被动接受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学法: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采用观察法、演绎推理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以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

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物体会如何呢?

误导学生:物体受力就会运动,物体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

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请学生思考原因)

实验事实与经验相违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在毛巾及玻璃表面滑行的距离不一样。(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鼓励学生发表看法,)

介绍物理学史:谈伽利略之前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及猜想: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会怎样运动呢?

学生跟着猜想:一直运动下去。(科学探究过程二:猜想与假设)

理想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理想实验,学生很想了解伽利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问题一: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生活体验)

问题二:第二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问题三:小球在水平面上会如何运动?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想达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就一直运动下去。

问题四:通过实验,力与运动是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探究过程四:归纳与总结)

每位同学发表自已的看法,进行相互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五:合作与交流),并由几个学生进行归纳。

教师归纳------理想实验的魅力,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骓论证:气垫导轨,提供阻力很小情况下的物体运动

教师提出:笛卡尔对力与运动的认识的补充,得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重点的处理:

教师:为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以谈话法,讲解法理解新知识,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从内容,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解决矛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外力(突破重点,分层次,有梯度的升华)。然后对物理规律进行展示。

教师讲解:

惯性: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及静止状态,或者说有抵抗运动状态的“本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惯性这个重点内容,采取实例分析)

实验现象分析:打叠放的棋子,汽车刹车。

总结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教师问题提出:惯性的固有属性跟什么有关系?

运用媒体播放一个视频实例:运动场上,同一名同学推不同大小的铅球,掷出的距离不同,说明不同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的“本领”不同,即惯性不同。

实验演示:不同质量的小车在同一压缩弹簧下运动,获得的速度不相同。

学生总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加深理解与应用:多媒体展示惯性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

(三)小结:再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家门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知过程,了解其认知的曲折性,情感进行升华。

(四)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

2017年福建教师招考物理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17年福建教师招考物理学科教材教法相关文章

文章内图.jpg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