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招物理说课稿:电磁感应现象

发布时间: 2017-05-15 15:39:37

修改时间: 2017-05-18 14:32:04

阅读量: 2827

作者:

电磁感应又称磁电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电磁感应现象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对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网的小编整理的一份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圈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动圈式话筒的原理

(二)难点: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采用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学法: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二)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引导学生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礠,反过来,我们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

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1)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2)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

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阶段: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

1.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就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2所示,在接收声波的膜片后面粘贴着一个由细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它能随着膜片一起运动。膜片的后面有一个环形的永磁体,并使线圈置于它的磁场中。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四)巩固强化

1.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感应电流的认识,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质。

2.找学生对本节知识小结。明确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

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阅读:

2017年福建教师招考物理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17年福建教师招考物理学科教材教法相关文章

文章内图.jpg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