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教招红宝书

当前位置:

福建教师招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发布时间: 2019-08-31 17:41:19

修改时间: 2019-08-31 17:41:45

阅读量: 3217

作者: 小汐

四季更迭,节气划分,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究竟有哪些地理意义呢?根据福建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起看看具体的教学过程吧!

福建教师招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太阳直射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二)教学难点

分析、绘制《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创设情境,点拨学生。

2.精心设计《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窨想象能力的形成,加强知识的内化。

3.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发现规律,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自制多媒体动画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提问:

(1)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2)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总结: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四季划分

1.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提问:

(1)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

3.总结: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五)五带的划分

1.读图:《五带的划分》

2.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总结: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所造成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它们形成和划分四季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四季划分方法不同。同学们要掌握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概念,懂得划分地球五带。

以上便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的完整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教学思路上的启发。


荐阅读:

2020年福建教师招考地理学科更多相关文章 

2020年福建教师招考地理学科教材教法相关文章  

福建教师招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图书热销排行榜

2022新版学科高分题库.jpg

课程热销排行榜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